走进延安 淬炼初心 | 赛迪研究院第八期党员党性轮训班侧记
火红的七月,夏花绚烂绽放,万物向阳而长。7月21-25日,赛迪研究院五十多名党员来到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参加为期五天的第八期党员党性轮训班暨青年理论学习培训班。这是一次追寻红色足迹的学习之旅,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一次涤荡心灵的初心回望。
开班:带着问题来学习
7月21日上午,简短的开班式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举行。学院常务副院长王浩介绍了延安市情和延安精神,并对培训课程做了说明。院党委书记刘文强在动员讲话中,希望大家认真思考三个问题:为什么学习延安精神?要从中学习什么?如何在工作里传承发扬?他鼓励大家要做信念坚定的智库人、求真务实的实干家、勇于创新的改革者、心系群众的奉献者和清正廉洁的守护人。

开班式后,大家很快适应了节奏转换——从工作状态切换到学习状态,从各自岗位融入集体生活。培训期间采用“学员自治”形式,班长杨东日忙着协调各组分工,召集人高红丽、沈怡然、马承恩、叶洪及联络员张健洲、祝晓彤、边琳、周玥逐一确认组员的住宿安排、明确学习纪律。学员们佩戴的证件随着忙碌的身影轻轻晃动,展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
实地感受:在历史现场思考
五天的行程,像一幅徐徐展开的革命画卷。
在王家坪革命旧址,中央军委礼堂和总政治部会议室见证了无数重要决策。站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前的小石桌旁,讲解员提到领袖们也曾在这里商讨国是。学员们驻足细看,感受着那段烽火岁月中的运筹帷幄。
杨家岭窑洞前的老槐树浓荫如盖。“当年毛泽东同志就在这窑洞里写下《实践论》《矛盾论》,油灯下的思考照亮了中国革命的路。”讲解员的话刚落,产业政策研究所朱均宇与身边学员交流“我们现在做产业研究,也是实事求是的具体体现,立足实际才能写出更有价值的报告。”

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学员们通过文字、图片和旧址复原,了解到党在陕甘宁边区领导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历程。看着那些反映基层工作的文件展板,更能体会延安时期密切联系群众、加强作风建设的深刻内涵。
南泥湾大生产纪念馆里,陈列着朴素的纺车和镢头。“一把锄头一支枪,生产自给保卫党中央”的歌声仿佛回荡在耳边。站在山坡观景台,望着当年三五九旅开垦出的良田,大家不禁感慨:“把昔日的‘烂泥湾’变成‘好江南’,真是不容易!”
宝塔山上的重温入党誓词,是行程中庄重的时刻。全体学员在宝塔前列队,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整齐有力的声音在山间回荡。这一刻,今年刚刚转为正式党员的王聪聪表示:“延安精神不是教科书里的铅字,而是流淌在共产党人血液里的精神密码”。

课堂学习:汲取精神力量
课堂上,专家学者们系统讲授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加强作风建设、百年党史等主题内容。
高尚斌教授讲解了延安精神的形成、主要内容及其时代价值。当讲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灵魂”时,院保密办陈楠表示,“面对复杂形势,锚定国家战略需求至关重要,如同当年革命者把握方向”。
“1942年的延安整风,从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入手,根治了党内长期存在的顽疾”。姚金果教授满头银发,讲课很有风范。“当年毛泽东同志强调‘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这与今天我们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本质上是一脉相承的。”

赵耀宏教授分析了毛泽东的领导艺术及其现实启示,结合“调查研究”“团结同志”等维度展开。尤其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告诫,让来自赛迪顾问的张业佳印象深刻:“做产业规划,就得像毛泽东同志当年做寻乌调查那样,把情况摸透、问题找准,规划才能真正落地。”
梁家河感悟与延安之夜
7月24日清晨,学员们走进梁家河,参观村史馆、知青井、沼气池和知青旧居等,追寻习近平总书记的七年知青岁月。评测中心青年任媛感慨道:“在梁家河,习近平总书记克服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他的实干、苦干、创新干的精神风貌,让我对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结业式前,学员们观看了大型情景剧《延安延安》。剧中,来自上海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红军战士欧阳坚和陕北少年栓柱,在大生产和抗战烽火中相遇、奋斗、牺牲。感人的情节,让不少学员默默落泪。
培训期间,学员宿舍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有人第一时间敲下所思所获,查询预习第二天学习内容;有小组围坐一起,低声讨论、反复修改着结业汇报演出剧本,力求更好地融入对延安精神的理解。这些深夜的灯光,映照着学习的投入和对收获的珍视。
带着收获返程
7月25日下午,《如愿》《黄河大合唱》《南泥湾》等红歌联唱点燃了结班仪式现场气氛。院纪委书记许百涛在结班讲话中提出的学习延安精神、落实“五实作风”,学员们通过此次学习有了具象的答案:窑洞灯火映照的是“严实学风”,中共七大彰显的是“务实会风”,马兰纸上书写的是“平实文风”,梁家河田埂见证的是“实干作风”,而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则是“朴实家风”的生动传承。

返程列车上,大家翻看着手机里的照片:宝塔山的合影、梁家河的窑洞、讨论时的便签。五天共同学习生活,让不少原本不熟的同事建立了友谊,互相留下联系方式,甚至相约未来再访延安。
列车驶离延安,窗外山野葱茏。带走的,不仅是结业证书,更有窑洞里的故事、南泥湾的干劲、梁家河的为民情怀。这些思考与感悟,正期待在工作中转化为前行的力量。一位学员用一首小诗为此次学习做了总结:
延安学习有感(节选)
延安星火照长庚,鲁艺弦歌醉春风。
宝塔山高擎日月,黄土根深意更浓。
枣园纺车同心转,南泥湾稻映晴空。
梁岭虫蚤磨意志,初心永继中国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