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工业互联网的商业模式
是工业互联网的主攻方向
近期,各地的工厂、煤矿和水电气热和电梯等社会基础设施事故频发,发生多起重大伤亡事故。因此,应当通过各种数字仪表和传感器对关键设备的进行运行监控,对各类管线进行泄露监控,对于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对安全隐患进行预警和报警,并制定事故处置预案,避免抢险过程中出现人员伤亡。
这是工业互联网厂商应当高度重视的主攻方向,可以结合NBIoT+4G/5G采集和传输数据,利用移动边缘计算(MEC)+云计算的方式,建立集中分布式的安全监控平台,实现对事故隐患的快速定位、事故类型预判和及时处置。工业互联网厂商应当重视建立低成本和高可靠性的安全监控解决方案;同时,也需要高度关注在工业互联之后面临的严峻的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挑战。
面向大中型企业的私有云应用
是当前工业互联网发挥实效的突破口
面向大中型企业的私有云应用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应用,是工业互联网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式。客观来说,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公有云应用,把中小企业的设备数据、生产数据、质量数据等采集到云端,再通过一些APP进行数据展现和管理,目前还缺乏实效性。除非有政策支持和补贴,否则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另一方面,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施工企业、能源企业和公共服务企业,在工业安全、节能降耗、设备运维、提质增效和服务化转型方面已经提出了迫切的需求,也有千万级,甚至上亿级的投资能力,因此,实力较强的工业互联网厂商应当重点面向大中型企业,开展私有云应用,为客户创造商业价值。在此基础上,再逐渐推进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服务。
面向产业链协作的公有云应用
是工业互联网厂商市场拓展的可行方向
汽车及零部件、光伏、电池、3C、快消品等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非常紧密,因此,在产业链上基于统一的产品标识解析体系,促进主机厂、零部件企业、原材料制造企业、制造外包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多方协作是共性需求,具有较大的市场机会。尤其是在汽车行业和3C产业,国外主机厂多年前就已采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来进行上下游企业之间供销信息的交互,而我国很多主机厂还在采用建立供应商门户,甚至发邮件的方式发布要货信息,零部件企业往往还需要手工处理订单,没有实现与主机厂的信息系统自动交互。
此外,企业对于供应商关系管理和供应链质量管理也有迫切需求。因此,构建面向产业链协作的公有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厂商拓展市场的一个可行方向。事实上,我国一些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已经建立了运输管理(TMS)和仓储管理(WMS)的云平台,实现了多方信息协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
|